后 记
我18 岁那年春天,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忙乱的农村基层工作中,熬过了十几个深夜,在微弱的煤油灯下,一鼓作气地把一部演义的中国上古史读完。从此,神话小说中的动人情节,特别是大舜和夏桀这两位一正一反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极深极深的印象。就在这一年,我被党组织选拔到山东省团校学习深造,使我系统地、全面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毕业后,我满怀激情地踏上了革命征程。46 年来,我始终用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要求规范我的行为;同时,深扎在记忆中大舜的那些勤政、爱民、忠孝、民主和清正的美德一直萦绕脑海,久久不忘,而夏桀、商纣那些残害民众、腐化堕落、乱政亡朝的教训也在不断警示自己。我万万没有想到这部上古史演义对我的一生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她陪伴我从乡镇到县、到市一直到省一路顺利走来。
更为庆幸的是,从1992 年到2002 年,我在济南—这座中国闻名的舜城当了整整十年市长。济南是传说中舜耕历山的所在地,与舜有关的历史遗迹数不胜数。我任市长期间,曾支持徐北文教授写过一部《大舜传》,并多次组织山东历史学界的权威召开会议,研究和探讨舜文化的深邃内涵和现实意义。因为大舜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一直位列五帝之中,舜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者,但心中那份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挚爱特别是对大舜的崇敬一直让我对中国古代史和远古史情有独钟。每每在书店寻书,总有一点让我感到心痛,那就是中国远古史的著作中对尧、舜、禹的系统研究少而又少,这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美誉极不相称。一种历史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要为中国的远古史研究做点事情。就在政府换届我因年龄原因要到省政协工作时,时任山东省省长的韩寓群同志鼓励我把大舜的研究继续抓下去,抓出成效,并让省财政专门拨出了经费;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张高丽同志也对我的大舜文化研究报告做了重要批示。
领导的鼓励加上我对大舜特有的情感,终于激励我拿起这支陌生而沉重的笔,在安作璋先生等一批教授的支持下,正式开始了对大舜文化的系统研究。在这段时间里,在李学勤先生“走出疑古时代”号召的鼓舞下,我把多年来对大舜文化的一些专题思考大胆地用释古的观点进行了推理性的研究,公开向史学界提出了“尧、舜、禹是夏王朝的奠基人”这样一个可以展开讨论的观点,我也明白书里一些想法、提法还极不成熟,但至少是我这个历史门外汉一些多年来形成的理念,在百家争鸣中希望与读者共同商榷。
在成书过程中,欧阳中石老先生亲笔为该书挥毫题写书名,使我倍受感动;研究会办公室的赵志刚、王魁章、邓辉、李彬彬、郑淑平、黄笃信、李洋等同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特表谢意。
谢玉堂
2010 年5 月31 日于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