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舜年龄的推定

  史学界对黄帝打败蚩尤从而统一了北方诸部落,实现了中国原始社会北方的大一统是没有什么大的争论的,也不应该有大的争论。我是相信有黄帝这个历史英雄的!既然承认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甚至六千年的历史,那么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怎么会没有领袖诞生呢?只有承认这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承认黄帝及尧、舜、禹客观存在的史学家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只有这样,中国的文明史才能写好。在这个肯定和否定历史领袖存在而且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的立场。中国史学界对这个至关重要而且影响世界的大问题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了。

  我们炎黄子孙傲居于世界,就应当把黄帝的世谱认真研究一下。《史记·五帝本纪》是这样记载的:黄帝—(次子)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虞舜。大舜是黄帝的第八代后裔。

  司马迁的这个记载有两个疑点:一是从昌意到大舜这八代人不可能是一代只有一人,很可能是多子传世。但司马迁没有过多的记载。二是前文已提到包括《竹书纪年》在内的诸多史书,把鲧列为颛顼的儿子,尧称鲧为族叔。而禹又是鲧的儿子。那么尧、禹是同代人,而大舜怎么能和尧、禹是同代人呢?吕思勉先生也曾讲到:“舜、禹同事尧,而《夏本纪》曰:‘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一为颛顼孙,一为颛顼七世孙,相去未免太远。”我分析舜是黄帝第八代后裔有道理。因为这八代相距大约在三个半世纪左右,与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的记载基本可以吻合起来。皇甫谧称尧以上有五帝。其中黄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 年,颛顼78 年,帝喾70 年,帝挚9 年。以上五帝总共341 年,这个记载我认为有道理。颛顼和帝喾几乎占了一个半世纪,鲧不可能是颛顼的儿子。如果这个记载有道理,我们可以分析:这五帝中,黄帝的长子传世和次子传世在继位问题上有交替,也就是说次子昌意的后代颛顼把帝位让给长子玄嚣的后代帝喾。帝喾把帝位让给儿子挚,挚只执政九年就被尧代替了。如此类推从黄帝到尧相距三个半世纪。

  宋代邵雍的《皇极经世》记载,尧元年为甲辰年,经考证是公元前2357 年。

  1903 年,中国学者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一文,建议仿照西方的耶稣诞生纪年,以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推翻清朝政府后新政权的元年,黄帝的诞生日为公元前2709 年,即将1903 年记为“黄帝四千六百十四年”。章士钊则认为黄帝诞生日为公元前2489 年,1903 年为“黄帝四千三百九十四年”。后来宋教仁则主张以黄帝即位作为新政府的纪元之始,这样,1905 年11 月26 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证该年为“黄帝四千六百零三年”,即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8 年。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年限是:皇甫谧记载黄帝在位100年,而邵雍记载尧元年为公元前2357 年,这个元年如果理解为尧执政始年的话,那么黄帝的元年公元前2698 年减去2357 年,正好是341 年。与皇甫谧五代帝王继位年限正好相符,我们就有充分理由相信尧的执政元年了。按这个年代计算,黄帝元年公元前2698 年加上2009 年,就是黄帝执政4707 年的日子。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正好相符;而尧的执政元年公元前2357 年加上2009 年,则是4366 年,正好是中国的龙山文化时期。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尧是什么年龄执政的?《史记》上只记载了尧90 岁得舜。而大舜这时已经30 岁了。也就是说尧比舜大60 岁。

  《尚书》记载:“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①这说明尧已在位70 年了。如果从司马迁《史记》中尧90 岁得舜,那么尧20 岁就已登位。而尧元年是公元前2357 年,则尧诞生于公元前2377 年。尧比舜大60 岁,则可推出舜诞生于公元前2317 年。

  《史记》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按这个记载推算,大舜100 岁去世,因此去世时是公元前2217 年。

  但早于《史记》的《尚书》记载:“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如果把这3 个数字加起来,大舜一共活了110 岁,这两本有权威的史书记载的大舜年龄只相差10 年。可见大舜的年龄基本是可信的。

  这当然不是一个最终的可靠数字,但要研究大舜,我们不能不从他出生的社会背景,不能不从众多的史书记载中去研究他,不能不去推断他的出生年代。我的这个推断,可以把大舜基本准确地定位于远古时期的一个大体时代中。

  如果皇甫谧、邵雍两位历史学家推断的年龄成立的话,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夏王朝成立的大体时间。

  现在史学界一致达成的共识是夏王朝约诞生于公元前2070 年,如果承认皇甫谧、邵雍两位推断正确的话,夏王朝应该诞生于公元前2200 年左右。推理如下:《史记》中这样记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由此可知:舜死后3 年禹即天子位,10 年后禹去世,3 年后启即位建立夏王朝,即舜死后16 年夏王朝建立,而舜去世于公元前2217 年,则可推知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01 年,也就是说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3 世纪和公元前22 世纪之间。这也是有根据而且可信的。

  我之所以坚持从大舜年龄推断上来确定中国奴隶社会的诞生期,这是因为在同一时代世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早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或相当发达的阶段。

  (一)公元前2686 年—公元前2181 年是以胡夫为代表的埃及古王国时期,古王国末期基本上与我国的大舜时期处于一个时代。

  这时期的埃及经过前王朝Ⅰ时期(公元前4000 年—公元前3500 年)、前王朝Ⅱ时期(公元前3500 年—公元前3100 年)、早王朝时期(公元前3100 年—公元前2686 年)三个时期的发展已全面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农业方面已经有了大范围的水利灌溉系统,农作物已经有了大麦、小麦、亚麻、葡萄、无花果之类,用牛耕地已经推行;手工业方面已有建筑、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造船、制陶、酿酒、纺织等行业;畜牧业已有猪、羊、牛、驴等牲畜;土地有国家、国王、神庙、官僚贵族四种占有形式。

  古埃及的君主专制表现在五个方面:(1)国王是国家权力的代表,国王任命宰相和其他高级官吏,所有官吏对国王负责,决策权完全掌握在国王手中。(2)国王控制国家经济:国王不仅直接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财富,而且还控制了国家的土地、灌溉系统和对外贸易。(3)国王控制军队:军队由常备军和临时征召的部队两部分组成,军队由国王直接统率,战时常常御驾亲征。(4)国王以言代法。古代埃及没有法典之类的法律文献传世,国王的话就是法律。(5)王权被神化:古王国时期的埃及非常崇拜太阳神拉,国王宣称是拉神之子。

  古埃及已经发明了象形文字,有24 个字母符号。

  一般认为,胡夫在位23 年( 公元前2590 年—公元前2568 年),如果中国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698 年,那么胡夫执政比黄帝还要晚108 年。而尧执政年为公元前2357年,比胡夫王朝晚211 年。胡夫统治埃及时期,在先辈南北远征的基础上,继续远征努比亚和西奈半岛,巩固了从尼罗河三角洲到努比亚这样一个统一大国。胡夫统治时期是埃及古王国时代的盛世,他实现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

  胡夫统治埃及时比尧执政早了两个世纪,如果按夏商周断代工程计算,公元前2070 年建立的夏王朝代表中国奴隶社会诞生的话,那么埃及奴隶社会比中国要早500 多年。如果按我的推算,夏王朝诞生于公元前2200 年的话,埃及的奴隶社会比中国早三个半世纪。

  胡夫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古王国时期经历了5 个世纪。到公元前2181 年结束,进入了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 年—公元前2040 年)。按大舜公元前2317 年诞生,30 岁当摄政王,大舜执政时是在古王国结束前166年。这时候的中国能比埃及落后这么大吗?

  还令人不解的是,埃及从新石器文化时期(公元前6000 年—公元前4000 年)到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 年—公元前1085 年)直至后埃及时期,对历史年代的记载和历代国王的记载都比较清楚,而且从来就没有被怀疑过。而我们自称为世界泱泱文明大国,直到现在还有些人上不承认黄帝,下不承认尧舜,不给这些几千年前就被中国人民承认的历史伟人以应有的历史地位。1912 年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签署前已经承认了黄帝元年了,而至今整个史学界对此漠然置之,竟无一人站出来为黄帝元年、尧元年、舜元年说一句理直气壮的话,最后在互不相让的争论中达成了今天无奈的 “模糊历史说”。

  (二)两河流域的早期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发展脉络如下:新石器时代文明:哈雷夫文化(公元前5000 年—公元前4300 年)—→铜石并用时代文明: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那色文化(公元前4300 年—公元前2800 年)—→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公元前2800 年—公元前2371 年)—→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 年—公元前2191 年)—→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 年—公元前2006 年)—→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94 年—公元前1595 年)。

  大舜诞生于公元前2317 年,公元前2284 年当摄政王,正好与萨尔贡为代表的阿卡德王国时期同时代。这个时期的萨尔贡尽管还未最后形成绝对的中央集权,国家机构并不完善,地方旧贵族的势力仍很顽强,但他已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中央政府,拥有众多的官员,并且组建了两河流域第一支常备军。他同时修建了大范围的灌溉网,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远达印度河流域。这个时期最伟大的成就是发明了楔形文字。

  萨尔贡的童年命运几乎和大舜一样,由于是私生子,被母亲抛弃,而由一个园丁抚养成人,后成为国王的臣僚。萨尔贡趁国王在战争中失败,人民对国王失去信心的时机,于公元前2371 年篡夺了基什的王位。在即位后组建起一支5400 人的常备军,先后征服了乌尔、乌鲁克、拉格什等城邦,直抵波斯湾,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他刷新政治,强化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并继续对外军事扩张,向西征服了今叙利亚和土耳其东部地区,有可能曾抵达地中海。

  (三)与大舜同时代的印度哈拉巴文明。

  哈拉巴文明的发展水平:(1)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栽培的作物有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已经驯养的动物有牛、山羊、绵羊、猪、驴、狗及种种家禽。(2)手工业:纺织和制陶是两个重要手工业部门,当时已经掌握了纺织品染色的技术。(3)生产工具: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虽然仍有许多石器,但是也有了大量的红铜器和青铜器。除红铜和青铜外,人们也掌握了对金、银、铅、锡等金属的加工技术。

  哈拉巴文明的显著标志是城市。城市不分大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包括卫城和下城两个部分。已发掘的最大城址面积约为1 平方公里。

  哈拉巴文明的显著标志是有了文字。在已发现的2000多枚印章上,都或多或少刻有文字,共约400—500 个。

  另外,对与大舜同时期的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 多年希腊爱琴海地区已经进入了早期青铜时代。公元前2500 年后,也就是说与大舜执政的同时期,克里特地区的红铜器和青铜器逐渐增多,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相当明显。这个文明的代表作是大量的宫殿,宫廷已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这个时期的红铜器和金银器皿都相当精美,社会文明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从以上世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的发展中,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一)世界古老文明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如果说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稍早于中国的话,那么我们所要研究的大舜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文明就不足为奇了,更没有理由去指责这也不可能那也不真实了。

  (二)国家的雏形和统治国家的形式大同小异。尧、舜统治时期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至少可以承认是一个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国家雏形,国家形式已经出现,代表国家行为的各种社会制度正在或者已经形成,因而代表国家意志的最高统治者—尧、舜的存在是不应该遭到怀疑的。尧和舜的年龄是应该承认的,至少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展开广泛的讨论。

  (三)反映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字很可能已经存在,而不应当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没有发现不等于没有。就像110 年前王懿荣先生发现甲骨文一样,在他没有发现甲骨文前,有谁承认公元前1300 年前中国已有了文字呢?现在山东的昌乐和寿光又发现了骨刻文,这会不会是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呢?这需要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真地研究,至少应该在承认的基础上去认真研究。

  (四)农业的发展和稳定是古国文明的基础,尧舜禹时代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明。发达的耜耕农业是龙山文化的重要特点。人们使用大型磨光石斧,劈荆斩棘,用磨得扁平的石锄作为主要的翻土工具,已初步掌握灌溉和施肥的技术。南方水稻种植已相当普遍,浙江还出土了花生、芝麻、蚕豆、甜瓜和菱角等作物。人们还普遍饲养家畜,后来的六畜皆已齐全。以上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去满腔热情地加以歌颂,而不是毫无根据地否定。